作品详情

2024年第四届“为你读一本好书”短视频大赛最佳效果奖之一:从在地坛中找寻生命的痕迹

创作团队:范晶

推荐单位: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

作品简介:大家好,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范晶,我的作品题目是《在地坛中找寻生命的痕迹》,参阅著作是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。 作为北京的一处古迹,地坛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故事。于史铁生而言,它更像是一个静谧的避风港,在这里,他可以暂时逃离外界的喧嚣,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话。通过他的文字,我们仿佛也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。我曾很荣幸地作为学生代表,在央视财经频道的世界读书日直播活动中分享这本书……这是最触动我的一段文字;铁生先生在最年轻力盛的时候双腿瘫痪,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他摇着轮椅进入地坛,这座古老而荒芜的园子成了他精神的寄托。他在这里思考生与死,残缺与圆满,苦难与救赎,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于日常琐碎之外的生命体验。文章中最触动人心的部分,莫过于作者面对自己身体状况时的那份坦然与坚强。他没有选择逃避或者沉沦,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,并从中寻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。此外,《我与地坛》还让我思考了关于时间和记忆的问题。在地坛里,时间似乎变得缓慢,记忆得到了沉淀。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意识到,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,而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价值。 史铁生写道:“一个人,出生了,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,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;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,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,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,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。”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刻而独特的领悟。他在地坛里看到了四季的更迭,看到了不同的人在园子里的活动,他从地坛中汲取力量,也从自己对母亲深沉的愧疚与思念中,逐渐理解了生命的意义。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文字与生活的紧密交融,就是在史铁生先生的文字里。《我与地坛》这本书中有篇经典的文章《秋天的怀念》,这一课是专业老师带着我们小课组去北海公园上的,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,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,一草一木仿佛都带着史铁生先生的印记。我们站在先生当年待过的地方播读他的文字,那是一种与在教室里阅读截然不同的感动——每一个字仿佛都有了生命,从书中跳跃到眼前的景色之中。 著名作家韩少功这样评价这本书:“我以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他的一篇《我与地坛》,也完全可以说是丰年。”是啊,这本书不仅仅是史铁生先生个人的生命感悟,它更像是一本给所有在生活中迷茫、痛苦、挣扎的人的一部启示录。它让我们懂得,无论生命给予我们怎样的苦难,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,去思考,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。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迷茫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《我与地坛》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审视自己的内心,去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。